深入云贵高原,从鱼米之乡到天涯海角。在安徽、浙江、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四川和云南的八个地区,英国男孩“米”用特殊的技巧向16位“老奶奶”学习,破译民间隐藏的美食,并为观众提供视听饕餮盛宴不久前,《奶奶最懂》的推出不仅抓住了观众的心,也温暖了观众的心。作为一个乡村美食项目,“奶奶最懂”放弃了时空的宏大叙事,将旅途中的美食之旅转化为“向老师学习”的一对一过程。它不仅解释了味觉与人类情感的微妙联系,而且从微妙的方面展示了传统饮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有限的空间叙事和无限的解码
“只有把饮食与伦理原则、世俗智慧和民俗结合起来,饮食才能通向政治、哲学和美学。”自2012年以来,许多美食纪录片的推出使得中国美食文化从出现在屏幕上变成了真正的“网络红人”。"《老奶奶最懂》是一部关于乡村美食的纪录片,推出后不久在豆瓣上得了8.8分。更有甚者,观众叹息道:“我应该有一个胃,但我没想到会有一颗心。”“食物可以被称为一种文化,不仅因为它是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是展示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景观的重要窗口,还因为它直接刺激人们的味蕾,而味蕾是一个人最原始、最不可替代的记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共同的饮食习惯已经成为隐藏在基因中的共同代码。“奶奶最了解”从一个小的角度关注个人,探索中国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人们所记得的“家乡风味”。这部
的纪录片通过建立一个“向老师学习”的模式将主人和奶奶联系在一起,在两者之间形成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对观众来说,“对话”是一种比简单的介绍更容易引起共鸣的形式。当介绍每种地方美食时,文本空间仅限于一个村庄甚至一个家庭。相机忠实地记录下寻找美味食物的路上的每一粒米,就像记录下一次饮食文化的朝圣。有限的空间很容易提醒观众乡村生活中个人活动的范围,这与纪录片中作为社会空间展示的乡村生活画面相对应。因此,当在你的“祖母”的指导下把米饭做成美味佳肴时,观众所能想到的是家乡的烟火味道,家乡的美味佳肴,以及藏在他们味觉记忆中的熟悉而温暖的味道。
和“奶奶最懂”并没有就此打住。通过选择外国主持人,建立“中西结合”美食与传统美食材料的链接,以一种不可察觉的方式提醒观众中国乡村以外的城市和外国的空间存在,向观众展示传统饮食文化走出乡村、跨越国界的路径,避免“老人”、“乡村”等元素留下的文化孤岛印象《奶奶最了解》通过有限的空间叙述为观众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来解读饮食文化。
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对中国来说,乡村饮食文化的精髓和最鲜明的部分是其中蕴含的生命智慧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中国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帮助,要使人们“吃饱”和“吃得健康”绝非易事除了农业技术的创新之外,单调的食物原料通过油炸、爆炸、翻炒、油炸、烹饪、煮沸、炖煮和其他生产过程被加工成具有不同风味的美味食物,这也成为中国“老奶奶”在物质短缺时期所练习的独特技能。
如果各种食品加工方法都在食品文化之外,那么创新就是食品文化的灵魂在祖母的最佳理解中,米饭利用从祖母那里学到的制作技术,创造出一系列融合了中西美食的美味佳肴。这些菜肴不仅是纪录片为观众创造的文化奇观,也是对中国人生活智慧的深刻认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味蕾和心灵被同样的味道所感动,也不妨碍他们分享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展示传统食物材料的创新烹饪方法不仅是一种美味和古老的技能,也是隐藏在食物背后的生命智慧。它们是对不会被时间侵蚀的更美好生活的渴望。
在文化交流方面,“奶奶最懂”并不仅限于展示传统食材和新奇菜肴而是在东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个连接点,使纪录片在叙事和情感表达上都有一个完整的结构。通过关注食物而不是固定的烹饪方法,观众对东西方文化联系的想象大大增加:在口味上,中国的冬笋与西方食物中的朝鲜蓟略有相似;从生产的角度来看,西藏祖母的布图肉类似于传统的苏格兰菜肴。然而,侗族的深色菜肴——牛是扁平的,可以与意大利肉丸完美结合。这一系列东西方饮食文化相互和谐,所有这些都令人惊讶,人类群体的心灵在这方面是相通的。每一次“向老师学习”的旅程都以米和奶奶品尝他的创新美食而告终,这不仅实现了民族文化在饮食文化主题下的回归,也提高了观众对外国文化的接受度。
个性化表达和人文关怀
所谓的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然而,在家庭环境中形成的或从一个家庭传到另一个家庭的共同意识是特定背景下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在中国人重视家庭和传统的观念中。
“奶奶最懂”是以传统的食材为基础,在美味的外表下抓住人们的共同欲望通过录像,突出了饮食与生活的关系,并解释了每种食物在厨师心目中的不同象征意义:当藏族兄弟无法与家人团聚时,从他们的家乡送来的一块布图肉传达了无法被空间分隔的血缘和亲情;一碗牛鞭汤,上面写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显示了侗族人民的热情和宽容。在张奶奶的眼里,豆皮是她和她丈夫多年关怀和呵护的见证。甚至连为李奶奶做的葡萄牙土豆卷心菜汤都与她在澳门工作的女儿的记忆联系在一起。这部纪录片从一个小角度讲述了普通人的故事和他们的特长。这种处理故事的方式在食物和文化的基础上为电影的内涵增加了个人情感的层次,从而升华了整部作品。
从“奶奶”和“村庄”两个关键词来阐释传统饮食文化,这不仅为叙述增添了一份火药味,也与中国目前面临的两大问题——人口老龄化和村庄转型——形成了对应关系。食物滋养人的身体,经历的故事丰富人的经历,塑造人的性格。这部纪录片在展示传统食材加工过程的同时,也展示了“老奶奶”们在大空间里的生活状况,讲述了他们的思想和感受,让我们想起了小时候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作为当代老年人的缩影,《老奶奶》不仅给观众一个重新认识这个群体的机会,也让观众在情感上真正体会到老年人心中藏着时间沉淀的无限宝藏。同时,纪录片以大量的篇幅描绘了乡村的自然风光,并聚焦于乡村聚落模式影响下产生的风土人情。不同的村庄孕育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产生丰富多样的美食。《奶奶最懂》不仅为观众创造了视觉奇观,也赋予了乡村一定的审美价值。通过引导观众从不同角度理解这两个叙事主题,也为我们解决人口老龄化和农村重建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正如日本作家水上勉所说,品味是人类的精神历史,是每个人心中童年记忆的秘密之门“奶奶最懂”的意义不仅在于介绍一种美味的食物或烹饪方法,还在于让“奶奶”的形象与民间美食大师的形象相吻合,引导观众从新的角度关注伴随他们成长的家常菜,欣赏和珍惜个人裁缝的美味佳肴。当我们童年的菜肴逐渐被遗忘时,幸运的是,还有继承传统工艺的奶奶,她会不时敲鼓,带我们回到家乡。